百花齐放 > 百家争鸣 >

汉字简化的曲折过程与历史教训 | 短史记

作者:jiaguwen  日期:04-04
来源:严汣霖

手段,拟出了第三稿,将简体字规模扩充至1634个。


浏览大图

图:“國”字的简化在50年代引起很大争议,郭沫若力主内中用“王”,理由是“此乃张王李赵之王”,但很多文改会委员不同意,认为封建色彩太重,后遂加一点改为“玉”。图为太平天国所使用的简体“國”字,内中为“王”非“玉”。

第三稿引起了社会各行业的普遍反对。对印刷部门而言,第三稿意味着他们需要重铸1600多个铜字模,简直是灭顶之灾;草书写法的收入,打乱了原来的部首系统,以前按部首、笔画编排的字典、电报码本、档案、索引系统,全都面临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……

于是,第四稿又将印刷体简化字缩减为600个。⑨

1955年1月,《汉字简化方案草案》正式对外公开。今天回头审视,这个《草案》存在许多明

(2/15)上一页 下一页| 剩余全文
网友评论(1)


百家争鸣|读者投稿|
百花齐放 > 百家争鸣 >
手机版甲骨文研究网-导航